重現「無憂牟尼佛像」記
曾國興著
2014.08.02
緬甸國內「十步見小塔,百步見大塔」,舉目相望無處不是塔剎。絕大部分的佛塔金碧輝煌,塔地規模甚大,塔基寬敞遼闊,塔身崇高雄偉,塔頂安裝寶傘,無論遐邇相望,使瞻仰者皆大歡喜。幾乎每一座佛塔起源殊勝,歷史悠久,來歷傳奇,香火昌盛。這座「滿願塔」亦不例外。
滿願塔,位於緬甸曼德勒省(緬:Mantalay)馬哈翁美市(緬:Mahaaungmye),離車聖渡口(緬:Chyo Seit)左近不遠之處。其塔始建於西元2011年,塔內供奉五尊白玉佛像。雖然每尊佛像規格不盡相同,但每尊佛像同樣以觸地手印,面容卻是開顏含笑。自從建塔以後,前來朝拜的信眾云云,肩摩踵接,熙來攘往。滿願塔之所以舉國著名,非由其塔藝術精良而專美於前;而是其內所供奉的佛像乃從河水中打撈而深得人心。
根據《塔記》,約西元1930年,一位商人名叫烏朵蹟(緬:U TawGyi)本是雕佛像的專業石匠。他往往到曼德勒山區開採大型白玉,就地雕塑佛像雛形後運送到曼德勒城市白玉街,進行細緻雕塑,完工後的佛像產品運送到「慢煙嵰」渡口,藉由伊羅瓦底河流,以木筏載運至下緬甸販售佛像。
有一天,雕工完整的五尊佛像(凡有信徒訂做的佛像,其下刻寫功德芳名)正在運輸的途中,即至伊羅瓦底河車聖渡口附近之時,突然遇到渦漩而五尊佛像紛紛沉入河底。當時沒有器具可以打撈,只好使用繩線打撈三次,其結果徒勞無功,撒手歸去。
五尊佛像歷經80多年於河水,直到2008年一家打撈船務有限公司,一名潛水員工昴暝(緬:Ko Mg Myint)發現兩尊佛像的有些部份表露於河砂。確定其乃佛像後,一群潛水員工致力打撈之下,該日2008.05.27下午六點完成打撈了一尊43英吋之高的佛像。由於夜幕漸垂,只好佛像送給附近一座佛塔的護塔委員,並告知委員:「河裡還有佛像」。
對於打撈第三尊佛像動用幾十位人員。於2008.06.05早上9:00,六十位潛水人員利用三架船舶進行打撈,短短一小時內完成上岸。並用吊車運送到附近佛塔內暫時供奉。佛像高度9英呎。
2008.06.10早上10:30,再派潛水人員繼續尋找伊羅瓦底河底下剩有的第四尊佛像。早上11:50,打撈完成。佛像高度為1.2英呎。
潛水人員用午餐,片刻休息後下午3:15,雖然努力打撈最後一尊佛像,但是河水到了45英呎深處,水流湍急,河砂覆蓋,致使工程不順,不易打撈佛像。直到下午5:10為止,幾經努力仍然無成功,於是聘請僧眾及護塔委員一起坐船到河中間,進行誦經祈福,散發慈心,功德迴向。傍晚6:20順利打撈,佛像高度4英呎。當時,來自其他城市的信徒頃刻之間雲集海會,圍觀人潮更是水泄不通。
初步判斷,佛像含笑有三種特點:舒眉、擴鼻、揚嘴。這類佛像表情,幾乎是曼德勒時期後葉,英國殖民初期的雕工。由於佛像面容翛然,神情凜然,儀態端嚴,表露慈藹,故凡見者無不歡喜攝收。打撈五尊佛像的工程,不僅獲得政府資源,而且各界人士協助,全國人民捐獻之下,2011年順利建設殿宇。
然而,雖然佛像曾經運載遭不幸,沉沒於河底,消逝近百年,但至今仍然看到佛像面目安祥,示現無畏,無憂安住。當地人民為之相信,這五尊佛能帶給世間蒼生無量安樂。於是金寺住持法師為此五尊佛像取法名如下:
第一尊佛(43英吋=105.35公分):世間安樂無憂牟尼佛。
第二尊佛(10.10英呎=307.85公分):世間導師無憂牟尼佛。
第三尊佛(9英呎=274.32公分):世間利益無憂牟尼佛。
第四尊佛(1.2英呎=36.58公分):世間護佑無憂牟尼佛。
第五尊佛(4英呎=121.92公分):世間親友無憂牟尼佛。
第二尊佛(10.10英呎=307.85公分):世間導師無憂牟尼佛。
第三尊佛(9英呎=274.32公分):世間利益無憂牟尼佛。
第四尊佛(1.2英呎=36.58公分):世間護佑無憂牟尼佛。
第五尊佛(4英呎=121.92公分):世間親友無憂牟尼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