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如是我聞:善來法語第一集到第十集

2012/08/17我與緬甸現任國師在台弘法因緣



          【人間社記者林洛瀅大樹報導】緬甸地位最崇高的國師鳩摩羅長老(Kumara Bhivamsa)率世界各地的上座部長老及隨行信眾十六人,十六日抵達佛光山與佛館參訪,由佛光山住持心培和尚、《人間福報》發行人心定和尚、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於佛光山傳燈樓熱忱接待;鳩摩羅長老並致贈佛光山佛陀舍利以為祝福。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闍諦臘禪師---禪修專題講座

闍諦臘禪師略傳

    曾國興恭譯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廣目天女---(施燈供花的殊妙果報)

廣目天女(Visalakkhivimana)

曾國興著
(參:小部.天宮事經)


舍利塔

世尊入般涅槃後,八國均分佛陀舍利。阿闍世王將得來的佛舍利,建塔供奉於王舍城。其城內有一位已經證得預流果的女子叫須難陀(巴:Sunanda),其父以賣花為業。對於每日父親送來的種種花、香,須難陀女子即請人送到舍利塔供奉。每逢布薩日則親自登塔供花。

有一天,須難陀女子因突病以歿。並投生於忉利天成為帝釋天王的婇女。由於具有灼灼的眼神,故名為「廣目天女」。過去在人間持守淨戒,將袈裟、食物、寺院、油燈等物品信施予僧侶,以此因緣在天界不但擁有種種寶車,且侍女隨眾也甚多。有一天,忉利天的眾天人各各展現殊形妙狀,乘坐象車馬輦紛紛來到質多羅林苑(巴:Cittalatavana)遊賞奇花異草。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人與牛 (戒殺牛)

人與牛 (戒殺牛)

曾國興著
2014.09.29



人,飲其乳奶,卻不能當它是母親,
人,受其稻米,卻不能當它是父親,
人,與耕牛種田,卻不能當它是良好夥伴,
人,與牛車出遊,卻不能當它是同行旅客,
人,取牛命、食牛肉、飲牛奶、用牛皮,
人,為何對牛如此殘忍,
牛,究竟跟人結什麼怨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無畏比丘傳 (和尚與公子選美)

無畏比丘傳

曾國興譯著
(參:律藏附隨註釋)
2014.09.27


根據《律藏-附隨》(巴:Parivā),佛言清掃有五種功德:

1.      自心明淨 (Sakacittam pasidati)
2.      令他人心明淨 (Paracittam pasidati)
3.      諸天歡喜 (Devatā attamanā)
4.      樹立端嚴善業 (Pāsādikasamvattanikakammam upacinati)
5.      身壞命終生於天界 (Sugatim saggam lokam upapajjati)

關「清掃五功德」中的「樹立端嚴善業」功德,曾在錫蘭國內發生一則奇聞異事,均記載於《附隨註釋》,往往令讀者拍案稱奇。於此,將翻譯內容分享給各位,冀望讀後生起信心。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葫蘆塔」遊記

「葫蘆塔」遊記

曾國興譯著
2014.09.23




        葫蘆塔,由於塔型與葫蘆相侔,故以為名。塔為圓形實心,其結構樸實不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層:塔基、塔身、塔剎;方形平台的塔基不高,塔身形似葫蘆,塔剎乃由下而上逐漸微縮的錐體,上頂則有安裝傘蓋。塔底漆朱紅色,塔身則敷金箔。午間陽光照射,葫蘆塔施展金光閃閃,使得目睹者不能諦視良久;夜裡月光照亮,葫蘆塔展現生輝熠熠,使得瞻仰者為之目不暫捨。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吉祥塔」遊記

「吉祥塔」遊記

曾國興譯著
2014.08.24




西元1915-1916年間吉祥塔實景
吉祥塔,位於緬甸埔甘以南距離四弗隆(英:furlong 英國長度單位,=1/8英里)之遠;往單馬村(緬:Minkapa village)的馬路西邊。塔號1439/752。其塔始建於西元1269年,係由埔甘王朝那羅梯訶波帝王(緬:Naratihapatee King)興建,歷時六年才竣工。




根據《琉璃宮史》記載,當國王興建吉祥塔之時,民間相傳一則預言:「塔剎若成,邦國即滅」,因此城內蜚語譁然,迫使建塔工程曾一度停工。歷時六年後,一位不知何方長老,法名糞掃,前來埔甘目睹半壁塔剎,遂入皇宮犯顏進諫:「君王!為何聽信流言,凡天下萬物終歸無常。君王擔憂喪邦;因而沒有繼續興建佛塔,難道江山永固不老,國王萬壽無疆了呢?」國王聞言似有振聾發聵,自忖:「菩薩為了求道而捨棄王位、妻子、財富,而我如今擔憂滅國而不續興建塔剎,實不宜哉!倘若香煙後代得知此事,必然恥笑朕的愚昧」於是積極完成建塔工程。至於西元1275年即告竣工。果不其然,是年埔甘城淪陷中國蒙古手下。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龍吐塔」遊記

龍吐塔遊記

曾國興著
2014.08.24

龍吐塔,位於緬甸瓦城省(緬:Matalay)伊羅瓦底河(Ayavati)以西。建於沙洲上,故須乘船方至。此塔與古印度無憂王(巴:Asoka)相當有淵源。龍吐塔難道是無憂王所建的八萬四千塔之例?其實不然。然則,又為何說位於緬甸境內的此塔攸關古印度之無憂王呢?龍吐塔的傳奇即從塔誌中可以憬然赴目。閱讀碑文內容,即見熠熠生輝的佛塔背後藏匿了一段深深動人的造塔緣起。


龍吐塔緣起~


茲舉塔誌內容,世尊入般涅槃後歷時236年,於印度國內舉辦一場第三次一切佛語聖典結集。國王意旨令正法久住、佛教興隆,於是將國內的賢聖高僧派遣至九個國土弘宣佛法。其中,無憂王之子尊者摩哂陀(巴:Mahinda),與其妹僧伽蜜多(巴:Saghamitta)赴錫蘭國。然而,遺留於國內的父王則畢生致力於行善、傳教、施僧、建塔、造寺、鑿井等,佛教也因而極一時之盛。至於佛曆255年在位滿37年之際,由於無憂王福業俱盡,臨終時不慎心念憂愁,生起瞋心之故,遂生於蟒蛇,並居於迄今龍吐塔之附近



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無畏長老傳 (無心種柳柳成蔭)

無畏長老傳

曾國興著
(參:緬文錫蘭聖者傳)
2014.08.03


錫蘭國大鬧饑荒~



一時,錫蘭國內嚴重面臨「旃陀羅提沙」(CandalaTissa)叛亂分子造反之際,又逢久旱不雨長達十二年,人民百姓因而受極大飢饉之苦,甚至道殣相枕,赤地千里。有些人遷移到其他地區生活。由於人民不堪飢餓之苦,甚至互相廝殺,食人肉充飢,飢寒抹滅人心,天下驟轉成荒亂不安。


錫蘭國西邊有一個天性村落(Devatā),村內有一位無畏長老住於華山僧籃(Pupphagiri)。村民們終年供養這個寺院。飢饉災漸漸蔓延到天性村落,村民們不得已離開本地,於是先往至華山僧籃勸勉無畏長老一起逃難。村民們說道:「長老,快點走吧!鬧饑荒了,不宜久留於此,長老!跟我們一起走吧。」長老眼見一片瘡痍,但心裡不捨離開此地,於是若有所思,堅決搖頭說道:「優婆塞!你們就走吧,我倒不會留下這一座舍利塔與這一棵菩提樹。從此以後,凡是有生之年,繼續守護佛塔,就像守護佛陀身邊,寸步不願離去。縱使死去也死在這個佛塔,要走你們就走吧」。言畢轉身緩步進去僧房內。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重現「無憂牟尼佛像」記

重現「無憂牟尼佛像」記

曾國興著
2014.08.02

緬甸國內「十步見小塔,百步見大塔」,舉目相望無處不是塔剎。絕大部分的佛塔金碧輝煌,塔地規模甚大,塔基寬敞遼闊,塔身崇高雄偉,塔頂安裝寶傘,無論遐邇相望,使瞻仰者皆大歡喜。幾乎每一座佛塔起源殊勝,歷史悠久,來歷傳奇,香火昌盛。這座「滿願塔」亦不例外。






滿願塔,位於緬甸曼德勒省(緬:Mantalay)馬哈翁美市(緬:Mahaaungmye),離車聖渡口(緬:Chyo Seit)左近不遠之處。其塔始建於西元2011年,塔內供奉五尊白玉佛像。雖然每尊佛像規格不盡相同,但每尊佛像同樣以觸地手印,面容卻是開顏含笑。自從建塔以後,前來朝拜的信眾云云,肩摩踵接,熙來攘往。滿願塔之所以舉國著名,非由其塔藝術精良而專美於前;而是其內所供奉的佛像乃從河水中打撈而深得人心。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在我生命中的那一天(六)

但願正法久住,應當義無反顧~

524619期間,緬甸仰光國立上座部佛教大學副校長尊者鳩摩羅(Bhaddanta Kumara)及教務主任尊者堅光(Bhaddanta Tharasabha)等一行三人來台教授南傳三藏概論。近一個月的課程,我每天連朝接夕口譯兼筆譯;所有的講義,投影說明的內容都是我一手包辦,使我終日忙忙碌碌。翻譯佛學課程壓力大得足以形容「頭顱乍爇」;往往殫精極思,才想到與巴利原義符合的中文譯詞。我忍著頭痛欲裂即完成此次的弘法任務。期間的辛苦如何能筆楮窮盡呢。姑不論學員獲益為何?經過這一期的翻譯,自己不但深入了解南傳三藏,甚至學習到副校長、教務主任的教課經驗。結束之後,果然所有學員的讚嘆之餘聲良久未消,甚至「每年邀約」之聲浪則此起彼落。

謂「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凡是快樂的、難過的,還不是「曲終人散」以告。課程結束後,回家幫忙看管店家,充當行商坐賈約十日。

71日赴江西寶峰寺,充當禪修營佛學翻譯。於是該日午時5點搭乘華航飛機,乘機時間大約兩個小時又十分鐘。機上閉目養神之時,若有領會到,清朝順治皇帝著《讚僧詞》中的有一句: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

誠然不虛!當初選擇離開事情鮮少、離我家近、穩定薪資的工作,此刻證明「正確無謬」矣!然而,根本不受「現前利益」所欺,更不迷「短視近利」所惑,自慶當初的因緣促成今日的結果。鑑有此次經驗,爾後更不會重蹈覆轍。時時提醒自己,在人生當中絕不要有「橫渡過茫茫大海,卻陷於區區小溝」的鬧劇,實予世人捧腹大笑,那怕是赴於地獄充當佛學翻譯,應當不憚其煩才是。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在我生命中的那一天(五)

在我生命中的那一天()


年逢馬年,我因年初就知曉屬猴流年運程「驛馬星高照」,終年四處奔波勞碌,於是執筆攄寫這一首<萍寄雲居>詩句:


萍寄雲居

遊方伽藍度春秋,
遷流寄宿如浮萍,
問我何勞雲水居?
無非廣弘正法願。

果然如是,時序已進暮春,護送薩薩禪師到緬甸,停留一週後趕回台灣。45即往南投正醒禪苑,準備為班迪達大師領導的馬哈希國際禪修營協助佛學翻譯。根據以往慣例,班迪達大師尚未登台前十天,由住馬來西亞的南達西迪禪師先帶領行者們禪修、開示以及小參等。410,切確得知大師父身體欠安而今年無法來台弘法,使得所有台灣行者紛紛萬感遺憾,但也不至於減損行者「以禪法供養佛陀」、「以禪法孝敬大師」的熱忱。因此報名參與的人數為之絲毫不減少,仍是濟濟一堂,共修禪法。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班迪達沙彌傳記(八)

班迪達沙彌傳記()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

班迪達沙彌證得三果~ 


寺院裡雖然有落葉也蕭蕭不響。沙彌的心由於平靜不動搖,就在尚未用餐的中間時間覺察自身,至終證得了三果。舍利弗尊者也在想「沙彌住在寺院,對他適合的食物,究竟可從哪裡獲得呢?」於是前往護持舍利弗尊者的一位優婆塞家。這位優婆塞由於當天恰巧獲得鯉魚,所以在家裡等候尊者前來托缽。這些優婆塞就說:「尊者來得正是時候,善來尊者!」隨即接迎尊者進門入座。除了供養粥食、甜糕以外,缽裡裝滿飯食以及鯉魚肉。尊者現露「想要把食物帶到寺院」之表情,供養者也領會之故,向尊者說明:「尊者盡管食用食物,也有準備著食物可以帶回寺院」。用完餐之後,將飯食與鯉魚肉裝滿缽後供養尊者 。尊者也認為,小沙彌肯定肚子餓而箭步離開。

善來佳句

§ 生日死日,我思我想,
  送給自己,生日禮物。

於正醒禪苑,曾國興著。



五月五日,邁入而立,
逐年增歲,日近松邱!

爰居爰處,爰思父母,
佳節居外,斯有何樂?

生日前夕,忐忑心思,
道業不長,煩惱叢生。

人無百年,空度千日,
何來何去,愁思斷腸。

閉目靜思,暗室竊淚,
迢迢黑夜,何時破曉?

端坐觀想,無明肆虐,
茫茫輪迴,何時破除?

舉目仰望,荊棘密布,
悠悠長路,何是盡頭?

寂寞佛道,獨步出離,
漫漫生死,何時涅槃?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班迪達沙彌傳記(七)

班迪達沙彌傳記()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


讀者請回憶這個偈頌:灌溉者能引水,弓匠能矯箭,木匠能修木,智者能調御。

班迪達沙彌見渠思法~


班迪達小沙彌與親教阿闍梨同行,途中見到溝渠,即問道:「這叫什麼呀?尊者!」舍利弗回答說:「沙彌,這叫溝渠」。沙彌問道:「這個溝渠能做什麼用處?」長老答:「能從彼處引水到此處,即可完成耕農種地」。沙彌復問:「水有心識嗎?」長老答覆:「水當然沒有心識」「水既然沒有心識,能把水引到所需之處嗎?」:沙彌立即問,長老說:「那當然」。於是小沙彌暗思:「水既無心識,尚可引導到自己所需之處耕農種地。倘若如此,有心識的人為何不能讓心跟隨自己欲往之國土(指涅槃);為何又不能禪修了呢?」

然後,班迪達小沙彌繼續往前,即見到弓匠火烤箭杆;以眼角視察,做出筆直的箭杆。「尊者!這個人叫什麼?」:小沙彌問 ,舍利弗回答:「小沙彌!這個人叫弓匠」。小沙彌續問:「這個人能做什麼?」長老回答:「這個人能把箭火烤,使其筆直」。沙彌復問:「箭有心識嗎?」長老答覆:「箭當然沒有心識」。於是小沙彌暗思:「箭既無心識,尚能火烤,使其筆直。倘若如此,有心識的人為何不能讓心跟隨自己的需求,進而來禪修了呢?」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班迪達沙彌傳記(六)

班迪達沙彌傳記()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

在釋迦佛的時候,成為班迪達男子~


摩訶窮漢介於迦葉佛與釋迦佛期間,相續享受天樂,最後到了我們的佛陀出現於世之時,從天界轉生到舍衛城內護持舍利弗尊者的一位有錢人家的女子懷中。由於其父母得知女兒懷孕而加以照顧(請讀者回憶,摩訶窮漢當時以鯉魚肉供養迦葉尊佛)。有一時,這位女子有如此心願:「欲以鯉魚肉供養法將尊者舍利弗為首的五百位比丘;欲著壞色衣;欲食諸位比丘的殘食。」 於是這位有錢女子告訴其父母,當然,依於其心願供養結束之後方能罷休。除此次以外,生產後舉辦七種禮儀,都以鯉魚肉供養尊者舍利佛為首的五百位比丘。

正值孩兒取名之日,其母向尊者舍利弗說明:「尊者!請為這個兒子取名吧。」舍利弗尊者問道:「這個小孩有甚麼特徵呢?」回答道:「尊者!懷著這小孩的時候,弟子家裡凡有愚痴、呆滯、遲鈍的人皆變得聰慧。弟子猜肯定我的兒子的名字叫智者(以下均用音譯的班迪達)」。尊者舍利弗也以此命名。自從誕生這孩子,其母親也想:絕定順從這小孩的所有心願。

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班迪達沙彌傳記(五)

班迪達沙彌傳記()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

國王向迦葉佛的告白~


摩訶窮漢迎請世尊到家:「世尊請進」。

摩訶窮漢的屋子畢竟低矮,若不低頭則無法進入。但是一切諸佛從不低頭入宅的。因此當世尊進入住家之時,大地逐漸下沉;屋子也逐漸升高。這一切乃是佛陀過去世所行布施的果報因故。一旦佛陀進入其內,一切恢復還本。

因此,佛陀仍是以挺立之身進入摩訶窮漢住宅後,入座了帝釋天王已鋪好的位置。一旦佛陀入座,婆羅奈城的國王做如是言:「庶民摩訶窮漢!朕雖然想要佛缽,你肯定不給。朕先瞧一瞧你以何物品來供養佛陀?」此時,帝釋天王掀開一道道佳餚,讓國王過目。珍饈佳餚的香氣隨風瀰漫整個城市。國王過目佳餚隨即向佛陀告白:「佛陀!弟子當初以為摩訶窮漢尚能布施何物?然而,也想說,等摩訶窮漢布施之後,意欲請佛入皇宮再次供養所需要的食物。但如今弟子對於此等佳餚前所未見。倘若弟子續留於此,將造成摩訶窮漢負擔,弟子等離開此處。」於是向佛作禮而去。帝釋天王也殷勤侍奉佛陀。當佛陀飯食已訖,宣說隨喜法之後,起身離去。由於帝釋天王暗示摩訶窮漢,因此摩訶窮漢立即接缽護送佛陀回精舍。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班迪達沙彌傳記(四)

班迪達沙彌傳記(四)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

摩訶窮漢前往寶香殿~


負責統計的男子因為眾人的輿論而使得顏面不悅,因此向摩訶窮漢說道:「賢友摩訶窮漢!且莫煩於我。因你一個而我將會相當辛苦的。市民們也按照登記而已經紛紛請回比丘到個個住處。沒有人願意再請回已經入座好的比丘到外面。迦葉佛一早就盥洗好,進入寶香殿。國王、太子、將軍等人守候世尊步出寶香殿,準備接佛缽。一切諸佛愍念辛勞貧窮者。不如,賢友逕往精舍,並作禮後告白世尊: 『世尊!弟子乃是窮漢,乞求世尊利益與我』。假如你有善業,必然獲得佛缽」。如是建議後便讓他離去。摩訶窮漢因而遂往精舍。

摩訶窮漢獲得佛缽~


摩訶窮漢等候接世尊的玉缽

薩薩那禪師講述«渡脫瀑流經»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班迪達沙彌傳記(三)

班迪達沙彌傳記()

曾國興

(參:法句經註)

筆者說明:仔細閱讀對話的內容,即可了解到當時的思想、風俗,然而從中可以學習執事者必須要細心處事,方能諸事圓滿。



漁夫贈送四條鯉魚~


妻子對摩訶窮漢說:「相公,去找些菜吧!」。摩訶窮漢由於在市場得不到蔬菜,就到河邊。「我今天就可以齋僧了」:想著心怡神悅,唱起歌來,採摘蔬菜,在河邊正在撒網捕魚的漁夫心想:「這個聲音必然是摩訶窮漢的聲音」,於是高喊著:「摩訶窮漢,你今天心情愉悅,唱起歌來了,你在做什麼啊?」回答:「賢友!我正在採摘蔬菜」,漁夫問道 :「要做什麼?」回答說:「我要供養一位比丘。」漁夫說道:「喂!奇怪啊!哪位僧侶喜歡吃你的蔬菜呢?」回答說:「賢友!我能怎樣啊。我只好自己得來的蔬菜供養囉。」漁夫繼續說道:「那!你就跟我來吧!」「怎樣做呢?」:摩訶窮漢問道。漁夫說了:「你把這些魚分成價格四分之一錢,或者二分之一錢,或一元錢相等的份量,之後與蔬菜一起烹飪」。摩訶窮漢也照實進行分魚的時候,市民也因為要供養比丘而紛紛購買回去。當摩訶窮漢分魚的時候,就到達了供僧時間。因此,摩訶窮漢就說:「賢友!我也得要去了,比丘們即將就要到來了,還有沒有我的份呢?」漁夫說:「都沒有了,不過我為自己留的四條魚埋在沙土裡,假如你要供僧那就拿走這四條魚吧。」言畢,隨即贈送給摩訶窮漢。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班迪達沙彌傳記(二)

班迪達沙彌傳記()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

摩訶窮漢登記供養一位比丘~


彼時,該婆羅奈城內由於相當窮困潦倒,而以摩訶窮漢聞名的有一位男子。請食的男子當面見到摩訶窮漢,所以也跟他問說:「摩訶窮漢!我明天邀請佛陀為首的比丘僧眾。城裡的民眾也將會布施,而你要供養幾位比丘呢?」摩訶窮漢回答說:「賢友,我如何能需求比丘呢?只有富裕者才需求比丘罷了,而我根本沒有明天要煮粥的少許米,我是勞役領取工錢養命的。我如何能得比丘啊!」

雖然摩訶窮漢說沒有辦法,但前來勸勉布施的男子沒有因此而不再發語,隨即走到摩訶窮漢身旁,並問道:「摩訶窮漢!在這個婆羅奈城裡,有許多人以珍美佳餚、綾羅綢緞、嚴飾寢具等享受富裕。而你終日役役辛勞,卻也不飽肚子。既然如此,你自己知不知道說:『原來我過去生沒有行善業,沒有獲得任何財富呢?』」「知道的」:感慨地回答。這位男子繼續問道:「既然你已知道,為何不行善業呢?你還年輕;體力充沛。你既有領取工錢,是不是也應當布施呢?」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班迪達沙彌傳記(一)

班迪達沙彌傳記()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



灌溉者能引水,弓匠能矯箭,木匠能修木,智者能調御。

佛陀住在舍衛城之時,緣於班迪達沙彌而說起了以上偈頌。



過去久遠之時,迦葉佛率兩萬比丘眾往詣婆羅奈城。百姓也憑著自己的能力請食供養八位、十位成組的僧侶。此時,迦葉佛飯食已訖便說法:

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胸中往事百語~

  曾國興,字善來,緬甸仰光華裔。生於19805月。家中排列最小。西元1985年始於緬甸國內受教育,直到1995年完成緬甸高中(A.Ma.Ka-1-Latha)學業;是年,由於因緣際會全家移民至台灣。自此就讀華僑中學、僑大先修班、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以及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畢業。一生矻矻學習台灣教育,然而個性則是硜硜以佛學自守。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眼護長老傳記(七)


眼護長老傳記()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釋)

飛蛾的死去,以至尊者遭譏嫌~


雨後的濕土上有許多飛蛾走動。絕大部分的飛蛾死於眼護尊者的經行道上。然而,在早晨同住的沙彌也沒有去掃地。四方僧侶走訪尊者所在之處,忽見道路上有許多踩死的飛蛾,紛紛問道:「誰在此經行呢?」沙彌回答:「諸位賢者!是我親教師眼護長老在此經行。」於是,這群比丘們譏嫌道:「各位,瞧一瞧眼護長老!當眼睛好的時候,貪睡不做任何一件事,現在眼睛都瞎了,經行踩死了飛蛾。以為有利益,結果卻是無益。」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百佛增塔」遊記

「百佛增塔」遊記

曾國興著


百佛增塔Kyaiki Kalon Bvon Ceti
 

   百佛增塔,位於緬甸伊洛瓦底省德奴驃市(英:Danu phyu)。根據史料的記載,該塔始建之時,嘗有一百位夜叉鬼神加以協助興建,職是之故,塔基下原有百位夜叉連手齊攢塔剎之塑像,故名「百夜叉圍聚大塔」。爾後,當孟族公主翁瑪曇迪(巴:Ummādanti)發心修葺佛塔之時,由於百位夜叉神像均受隳壞,因此索性去除其像。並意旨巴利字母三十三個字而主塔周邊興建三十三座小塔,以示取代夜叉神像。小塔工竣之時,孟族公主與智者輔相商議,避免不損佛塔原名,並以孟語重新取名為「載歌倫普聞塔」(孟:Kyaiki Kalon Bvon),乃「百佛增塔」之義。迄今於緬甸國內以此塔名廣為人知。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眼護長老傳記(六)


眼護長老傳記()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釋)


(小沙彌盛情作祟,聽到女子的歌聲,捨棄雙眼俱盲的長老,並追上撿柴來的女子,兩人一見情投意合,迫不及待就在山野裡犯戒。)

 

寧願死也不願與不肖之徒同行~


雙眼俱盲的長老暗思:明明剛剛就聽到一種歌聲,現在這女子歌聲又消失了,然而小沙彌也出去很久,想必小沙彌與那位女子一起犯戒。小沙彌已經辦完事之後再次返回來,並說道:「長老走吧」,這個時候,長老向沙彌說道:「你有犯下惡行了嗎?」沙彌:「默然不語」長老雖然屢次問了也沒有任何回應。這個時候,長老向沙彌說如是:「諸如此犯惡行的人,不配拿我的枴杖」。小沙彌聞此言,心生驚駭,立刻脫下袈裟,復還在家人形貌,並說道:「尊者,過去我是沙彌,現在卻是在家人。雖然我做沙彌,並非以信念出家,由於途有險難而出家。尊者!走吧。」長老回答:「賢者!無論是在家人、出家人,『犯惡行』卻是一樣 。你做小沙彌連持戒圓滿都不能,何況做在家人如何能行善呢?諸如此犯惡行的人,不配拿我的枴杖端頭。」波利提在長老耳邊說道:「尊者!路途有非人惱害之險難,而您也目盲,又沒有人指路。如此,怎麼能留在此處呢?」當時,長老對這個人說:「賢者,別這麼想,即便死於此處;即便此處東翻西滾,也不願與你同行。」說完卻說以下偈頌: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眼護長老傳記(五)


眼護長老傳記()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釋)

拜見佛陀~

 

安居結束之後,比丘們意欲拜見佛陀而到長老那兒,說道:「長老,我們想去頂禮佛陀」。長老眼護聞言暗思:「我實在無力,然而途中也有非人所綰攝之森林。我若跟他們一起去,將會連累到他們,即讓他們先行較好。」於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們。此時,比丘們說道:「請別這樣長老,跟我們一起去吧」。長老就說:「諸賢!不要喜歡跟我一起去,倘若如此,將使我不悅心。假如我弟弟見到各位問起我的時候,就告訴他:我已經雙眼失明了。假如我的弟弟將會派一個人來,我會跟此人一起來的。諸賢!以我此言,向佛陀與八十位大長老頂禮。」如此囑咐比丘們後讓他們離去。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眼護長老傳記(四)


眼護長老傳記()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釋)

只好自我協商~

 
(尊者向大夫回答說:「大夫走吧。我也得協商」。)

這個村莊裡,摩訶護氏沒有親戚;沒有兄弟,究竟跟誰協商了呢?意欲自己協商,所以暗自反省:「摩訶護氏,你自己說吧!你要顧眼睛,還是顧佛陀的教法?在無始輪迴的過程中,無法細數有幾世自己的眼睛是失明的。逾百千尊諸佛,曾出現於世間,其中某一尊佛也無法分別說明:『有幾世眼睛失明』,這三個月我已決定不入睡,應當精進才是。所以摩訶護氏,即便眼睛毀損、失明,我應當顧佛陀教法,不應當顧眼睛」如是自我協商,且意欲調教自身而吟誦以下偈頌:

告知

各位喜愛上「善來軒」的網友大家好,近來法務倥傯,無暇提筆攄寫文章,委實歉意,敬請各位諒解為荷。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眼護長老傳記(三)

眼護長老傳記(三)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釋)


與六十位比丘前往邊地~


這個時候,佛陀為摩訶護氏教導直到阿羅漢果階段為止的業處禪法。摩訶護氏頂禮世尊之後,便尋找禪修同伴,即得尋六十位比丘一起遠赴百二由旬之邊地。屆時,入村乞食。村民們見到持戒比丘眾,心生歡喜,鋪張位置,備諸餅糕飯食,侍奉諸位比丘,且問道:「諸位尊者,前往何處?」「前往適宜之處」:回答之時,有一些人為之尋找可安居之寺院。然而,向尊者們報告說:「諸位尊者,若於此處安居三個月,弟子們即可皈依三寶,持守五戒」。六十位比丘也認為「我們得靠這些優婆塞,即可完成行解脫世間法」,因而默忍表露接受。根據尊者們的認可,這些人清理寺院,妥善安排日夜可居之處,並供養予諸位尊者。這六十位比丘每日入村乞食。此時,有一位大夫親近了這一群比丘,並邀請說:「若在他處,有許多身體不適,就通告我,我將為各位尊者施診」。

捨棄躺臥的威儀(姿態)~


安居之日,摩訶護氏招集比丘眾,即問:「諸位賢者,以何威儀(姿態)可以度過這三個安居月呢?」回答說:「以四種威儀可以度過這三個月。」續問道:「哪裡妥當以四種威儀度過這三個月呢?我們應該可成為不放逸精進之行者,不其然乎?我們已經向佛陀乞請業處禪法,佛陀不歡喜放逸者,反之歡喜於不放逸者。對於放逸者,四惡趣乃誠如自家。諸賢!切勿放逸。」接著許多比丘問道:「何以威儀度過這三個月呢?」摩訶護氏回答說:「諸賢,我採取三種威儀來度過三個月,不再平躺入睡。」比丘群眾欣然讚許:「善哉!切勿放逸」。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眼護長老傳記(二)

 

眼護長老傳記(二)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注釋)

摩訶護氏出家~


有一天,摩訶護氏看到手持著香、花到佛陀精舍的聖弟子,即問道:「這群人要往何處?」當他聽到回答說:「要去聞法」之時,就想著「我應當也要去」。於是跟隨大眾,禮佛完畢後坐在群眾一旁。

一切諸佛當要說法之時,先觀察皈依、持戒、出家等親依止緣(Upanissaya)之後,依緣於聽法者的需求而說法。因此,那一天佛陀觀察摩訶護氏的親依止緣而說法漸次論。何謂「漸次論」呢?說明:佈施論,持戒論,天論,欲過患、卑劣、污穢,出離諸欲利益等。聽完這番話,摩訶護氏如是思忖:「子女不跟隨亡者;兄弟不跟隨亡者;財富珍寶不跟隨亡者;甚至色身都不跟隨自己,我做人何益,應當做出家」。說法結束之時,摩訶護氏親近佛陀,乞求出家。那個時候,佛陀就對摩訶護氏說:「你還有可以報備任何的親戚嗎?」回答說:「我還有一位弟弟」。佛陀就說「就去報備那個弟弟吧」。

眼護長老傳記(一)



眼護長老傳記()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釋)


諸法由意先導,諸法由意為尊,諸法由意完成,

若以惡意言行,罪苦必隨彼人,如車輪隨牛足。

佛陀住在舍衛城之時,緣於尊者眼護而說起了以上偈頌。

求生子女願~


舍衛城裡,以摩訶金氏為名的有一位富裕長者。這位長者豐饒珍寶與財富,但卻膝下無子女。有一天,長者即至河邊沐浴後返回,途中見到枝葉茂密的一顆巨樹,認為:「此樹將會有神通廣大的天王守護著」,於是清理樹下周邊,圍住籬笆,散撒白沙,樹立幢幡,裝飾巨樹,右繞禮敬,並求曰:「若我得生子女,將會大供養予天王」,祈願結束後便離去。

未久之時,家裡的夫人懷有身孕。當夫人得知受孕後告訴長者。長者也為她照料胎兒。由於懷滿十個月便生男孩。

時值取名之日,長者由於受樹神的護佑而得生此男孩,故取名為「護氏」。夫人爾後復生第二位男孩,故取此名為「周利護氏」;而命第一位大兒子名為「摩訶護氏」。

兄弟兩人長大之後娶妻成家。至終,父母往生以後,財產均由兩兄弟來繼承管理。

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

學佛釋疑(四) 丈夫行惡業,難道妻子將會受惡報嗎?

答覆者:尊者王主 (西元1916- )
Bhaddanta Rajinda
提問者:緬甸各地信徒投稿於勝寶月刊(Yatanamon Magazin)
中譯者:曾國興






學佛釋疑()
丈夫行惡業,難道妻子將會受惡報嗎?


問:一個家庭裡,丈夫行惡業,妻子將會受惡報嗎?反之,妻子行惡業,丈夫也將會受惡報嗎?

答:可以說:不會;也可以說:會的。我將會繼續解釋的。
有十種惡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離間語、惡口、綺語、貪婪、瞋恚、邪見),又名十惡行。

既遂殺生業有四種:一、親自殺生,二、叫人殺生,三、稱讚他人殺生,四、認同他人殺生。其餘的九種惡業,亦復如是,因此惡行有四十種。

匹配以上列舉的內容:過去自己有做過,或沒做過;即可知曉答案:將會受惡報,或將不受惡報。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金質眼鏡大佛」遊記

金質眼鏡大佛

曾國興著

眼鏡大佛


2014.03.28到此一遊
全名滿願金質眼鏡大佛,位於緬甸勃固省(Pago)以西卑謬縣(Pyay)金山市。戴著金質眼鏡,觸地手印的大佛,安居於巍巍寶香殿內,端坐於赫赫金剛座上,造型不僅別具一格,且有求必應,是故無論遠近信徒紛紛前來膜拜頂禮。根據其它地區沒有仿造類似此造型的佛像,虔誠的緬甸佛教信徒對歷史與佛教的尊重可見一斑。緣於舉國無雙的戴著金質眼鏡佛像,迄今蔚為世界奇觀。然而,由於發生靈感故事屢見不鮮,每日求佛許願的香客絡繹不絕,因而久享「滿願大佛」盛名。

塑造眼鏡大佛的功德主難道故弄玄虛來贏取人潮了嗎?或者捏造怪誕來深得人心了嗎?倘若不知其緣起,凡走到此佛像前的信徒心中不禁有如此的想法。在第一時的觀感,勸君切莫驟下此結論。不妨多方了解,復作議論,時猶未晚,不其然乎?要不如此,恐造口業,自取罪愆,豈不慎乎?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在我生命中的那一天(四)

在我生命中的那一天(四)
曾國興著
我和薩薩那禪師~

薩薩那禪師
       時為甲午年孟春,台北連日雨霧濛濛,台南終日陽光灼灼。台灣春季氣候總是兩樣情,普遍呈現乍暖還寒。然而,最令人欣慰的就是高雄氣候,朝暖暮涼,清爽宜人。由於主辦單位MBSC禪修中心意料到氣候的遷變,透過精心擘劃,以及多方籌量,今年依然決定在高雄繼續舉辦一個月馬哈希禪修營。同時也為大家遷了一條「時節適宜」(巴:Utusappaya)之因緣,俾益行者的禪法與日俱進。

       薩薩那禪師(Sasana)與隨行一位侍僧文薩拉(Visara)兩人在泰國待台簽十餘日2014221中午1:00終於抵達國際桃園機場。由於台灣非屬緬甸邦交國家,因此凡是來台的所有緬甸籍人士,均到泰國辦理簽證方能入境。風塵僕僕橫跨三國,千里迢迢踰越山河,來台行程固然形成對一個七十多歲的長老是一種身心的挑戰,但是「廣弘正法」的心願似乎妥協了車馬之勞,仍可看到禪師他那「弘法不倦」的神情。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施衣功德不思議




施衣功德不思議
曾國興著 


 喬達摩佛有一位弟子名為瓦塔達耶迦(Vatthadāyaka施衣者)。過去八百劫有一尊義見佛(Atthadassi Buddha),當時這位尊者曾做過金鵬翅鳥。是時,目睹世尊前來香醉山(Gandhamādana),立刻隱蔽鳥身,現出一位少年人;將一件衣佈施予世尊。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學佛釋疑(三) 閹割公牛

持律師:尊者霆都 (西元1855-1926)
Bhaddanta Tejavanta
(Thain Tow Sayadawbhuya Gyi)
ထိမ္ေတာဆရာေတာ္ဘုရားၾကီး
中譯者:曾國興








學佛釋疑()
閹割公牛


問:世界上,閹割公牛等一切禽獸的人將會遭受什麼樣的罪愆呢?

答:(非該對方同意之下)閹割他人睪丸(或卵巢),或割除他人生殖器官的人,未來將會遭受「等同他過去不善行一般」被人去勢,或閹割。

        根據:Aparāpi kammasarikkhakavipākavaseneva kammaniyāmo hoti.Dhammasangani-atthākathā

        Kammasarikkhakavipākavaseneva  以「等同自己造業所促成的果報」之能力,hoti  尚有,aparāpi  另外也就生起了,kammaniyāmo - 業法則




語譯:即以「等同自己造業所促成的果報」之能力尚有另外生起了 「業的法則」。
  《法集論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