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迪達沙彌傳記(八)
曾國興著
(參:法句經註)
班迪達沙彌證得三果~

是日,世尊提早用餐後,進入精舍做如是思惟:「班迪達沙彌將衣缽交給其親教師舍利弗後,用功於禪法。」接著繼續思惟:「此沙彌究竟能不能『所做已辦』呢?」此時世尊已知,沙彌已獲得三果。復次思惟:「此沙彌有沒有親依止緣獲得阿羅漢果呢?」世尊覺察而明白:「這位沙彌就在尚未用餐之前,即可證得阿羅漢果」。此時,世尊也有如此思惟:「現在舍利弗為沙彌取得食物,就在途中箭步回來。此結果將促成有危難於沙彌獲得阿羅漢果。我應當站於寺院門口等候才是,並向舍利弗提問四個問題,當舍利弗回答完畢之時,這位沙彌即證具足四無礙智的阿羅漢果。」於是,世尊隨即到達該處立於門口,並將四個問題詰問了剛回來的舍利弗。每個問題舍利弗皆能順利回答。
詰問四個問題的當下證得阿羅漢果~
世尊向舍利弗詰問如是:
問:舍利弗!取得了什麼?
答:世尊,取得了食物。
問:舍利弗!食物能施行什麼?
答:世尊,食物能施行「受」(食緣受)。
問:舍利弗!受能施行什麼?
答:世尊,受能施行「色法」(受緣色)。
問:舍利弗!色法能施行什麼?
答:世尊,色法能施行「觸」(色緣觸)。
飢餓的人獲得了食物,即可去除飢餓之苦,並促使他感到樂受。由於食用食物,促成樂受的人的相貌圓滿。此乃受緣色。由於足夠的體力即可獲得身心安樂,於是安眠,或端坐,即可獲得快樂的觸感。以上乃問答內容之大義。
當如此回答之時,班迪達沙彌證得四無礙智阿羅漢。
譏嫌沙彌過午用餐~
世尊也向舍利弗說道:「舍利弗!去吧,把食物拿給你的沙彌」。於是舍利弗也到精舍敲門。沙彌出來,從尊者的手裡接缽之後放回適當之處,然而拿起以多羅樹葉製作的扇子,替尊者擅扇子。此時,尊者向沙彌說:「去用餐吧」。沙彌說到:「尊者,您已用餐了嗎?」尊者答覆:「我已用餐結束了。你去用餐吧」。這個時候,七歲小沙彌出家才第八天,猶如初開紅蓮、白蓮一般證得了阿羅漢果,因此該省察之處,省察不遺漏,靜靜地用餐。當班迪達沙彌用餐結束;洗完缽;放回原處收拾好的時候,月天子始放月輪;日天子也放日輪;四天王也結束四面護佑。太陽也從上午因此而立刻日落。(帝釋天王擔心沙彌來不及用餐而止住日與月。)有許多比丘即開始紛紛譏嫌:「身影變長,日從上午直落西,沙彌剛剛才用完餐。豈有此理!」

灌溉者能引水,弓匠能矯箭,木匠能修木,智者能調御。
言完之際,許多人紛紛證得了預流果。(完畢)
作者迴向~
以此譯作功德,善逝正道、親近善友、正法久住、圓滿菩提。
後續的經文待緣再譯。國興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