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在我生命中那一天(十一)第二集 --- 紀念2016/05/15緬甸班迪達禪師(Pandita Sayadawgyi)圓寂滿三十日

在我生命中那一天(十一)第二
紀念2016/05/15緬甸班迪達禪師(Pandita Sayadawgyi)圓寂滿三十日
民國.曾國興(善來居士)著。





418,班迪達大師父的靈柩給信眾瞻仰的第二天,人潮比前一日來得更多了。禪修中心內全天候播放大師父過去的開示音檔,傾聽大師父說法的內容雖然使我的內心平靜許多,但難免勾起過去與大師父一起去中國江西弘法的回憶畫面,心情又一度迭起迭落。原來「死亡」離活者只是一步之遙罷了!我望著大師父遺體使我更加領悟到《一個良宵經》中所說的以下內容:

誰能知曉明天將會死去?今日即應當力行善行。因為我們沒有與擁有大軍團的死魔作締約。

死魔的圈套廣設於三界之內,任何眾生畢竟逃脫不了死亡的魔掌。





晚間700,緬甸第五位三藏高僧尊者首王(Bhaddanta Sirindabhivamsa)來到班迪達禪修中心。首先,三藏高僧向大師父遺體禮敬致意後登上法座上,為僧俗二眾敷演一堂妙法。開示的內容中不僅安慰信眾,同時借機警眾:「切勿放逸修行,死亡隨時示現」。然而,實舉佛陀時代赫赫有名的一位大夫耆婆(Jivaka)典故。在他學習醫術的過程中,不知道自己醫學程度為何!只好問其老師。老師為了探視耆婆醫學程度,於是命他一週之內,必須尋找出不具有藥效的草木。耆婆遍處尋找沒有一個草木是不具藥效。屆滿一週只好雙手空空來到老師前面。老師會心一笑,頻頻點頭,肯定耆婆學業有成。言及於此,三藏高僧則說:「在坐的班迪達大師信眾,身為有智慧的人任何一處都能在內心中生起善法,換言之,無處不生善法,好比耆婆找不到沒有一個植物不具藥效。倘若看到頭髮,有智慧者可修身至念,在內心生起善法。倘若看到死屍,有智慧者可修死隨念,在內心依然生起善法。怕只怕自己不是耆婆大夫,辨識不出有藥效的植物罷了!」當頭棒喝的三藏高僧法語喚醒了哀愁中失去正念的在場信眾的心。




419,將大師父的靈柩停放於仰光班迪達禪修中心的最後一天,明天就移駕到森林道場,安放靈柩兩天繼續為該地區信眾方便禮敬。海外信眾也陸續來到禪修中心,並加上因為不捨大師父前來行禮致意的國內信眾人,以致於寺院內往來人潮如織,眾多比丘與戒女也因而更加奔波忙碌。由於明天所有人撘乘寺院提供的車子後隨行靈車一起前往森林道場,因此在仰光能處理的所有事情也不過是今日去完成。

緬甸正值於炎炎夏季的四月份,溫度幾乎都是攝氏41度,陽光普照的白天炎熱難耐。而我由於意欲供養火化大師父時需要用到的香木而即往仰光印度市場各家收購各種香木,如:白檀、老檀、沉香、白芷、黑胡桃等。背著一袋袋的香木,我人走在烈日當空的街上,雖然混身已經汗流浹背,但由於有一片供養心故不覺得酷熱。







晚間700,班迪達禪修中心敬邀國際上座部佛教大學前任校長尊者難陀瑪臘一堂開示,以此「開演妙法」供養已經示寂的大師父。遐邇名聞而來的聽眾人數集滿了整個禪堂,因此另闢走道須以架設投影來聽聞開示內容,人數竟有五百多人。以「能度一切苦厄的力量」為開示主題,實舉《增支部.隨覺經》(Anubuddha Suttam),主講的內容大致分兩個階段詳加說明。以下約略說明開示的內容


第一階段內容,闡釋「苦」的真實義,所謂「苦」的定義,凡有三種:

()
DuÂu khādat´ti dukkhaµ
能逼迫眾生,故名為「苦」。

()
DuÂu khanat´ti dukkhaµ
能毀損安樂,故名為「苦」。

()
Dukkhamat´ti dukkhaµ
難以忍受,故名為「苦」。









尊者即從「苦」的定義中說明了如今許多信徒不捨大師父的離去,內心的煎熬哀愁,此所謂是「苦」。當然「苦」也並非只是愛別離苦,或是怨憎會苦,或是求之不得苦,或是老病死苦而已。根據《初轉法輪經》中列舉許多苦的種類中最為難以了解的「五陰盛苦」。對此必須實踐毗婆舍那禪法才能徹底了解的。名色法的生滅時時逼迫眾生,其實「五取蘊」本身就是「苦」。具有生滅性的諸行法,如何訴求使其不生不滅呢?隨其因緣,由然生起,由然消滅,不由自我的這個身心本身就是「無我」的。不其然乎?大師父生前教導四念處禪法,其實也是能度脫一切苦厄的最佳方法。




第二階段的內容,前任校長尊者難陀瑪臘也說到,過去四十餘年前曾經向班迪達禪師學習毘婆舍那禪法。果然,現在國內許多出家僧人無不接受過大師父的法乳之恩。如今尊者的開示內容,原來是過去尊者禪修之際,當時班迪達大師父的開示內容。在此重新訴說過去大師父開示過的《隨覺經》,以此報答大師父的浩瀚恩澤。




大師父注意到這一部經的重要性,其原因是,若不了《隨覺經》畢竟無法度一切苦厄,其中有提到「由於不了覺『智慧』,因此茫茫長夜之中奔波於生命的輪迴」。此處的「智慧」分別為:「隨覺智」與「證覺智」。「隨覺智」所包含的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以及修所成慧,大凡毗婆舍那智慧便是。至於「證覺智」是所謂「道智及果智」。簡言之,若沒有「毗婆舍那智慧」以及「道智果智」就沒有辦法脫離苦海。令生起「隨覺智」與「證覺智」無非也就是實踐「四念處禪法」。

前任校長尊者難陀瑪臘開示時間總長一小時,法語內容句句兼具「修四念處禪法的重要性」,隱隱然勉勵信眾不要因為班迪達大師父的離去而停止修行。今晚仰光禪修中心內舉辦最後一場追思大師父的佛學講座,明天中午12:00整將靈柩移駕到森林道場。2016422下午3:00整進行荼毗火化儀禮。(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