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緬甸‧三界高僧國師傳

緬甸‧三界高僧國師傳


西元(1597-1752) 時期,正是跨越著我國明末清初時代。這一段時代在緬甸是屬於良煙朝,凡有11位皇帝。由良煙皇帝為開國帝君,在位時間極為短暫,僅有六年即駕崩,後由太子後越儲君繼承王位。


後越皇帝在位的時間為(1606-1628),期間有學德兼備而可為一國師表的高僧,尊號「三界國師」。精通巴利三藏及各部註釋。曾以巴利文著作過極其艱難的阿毘達磨論疏鈔的解釋書,如:《釋界論疏鈔》、《復釋界論疏鈔》、《釋雙論疏鈔》、《釋發趣論疏鈔》等書籍。三界高僧尊為一國之帝師,受當今皇帝之崇敬,是為全國僧侶之楷模。雖是如此,三界高僧年輕之際,由於道心不堅固,曾經仰慕著俗世生活。


從小即入佛門,出家為僧的三界比丘,嘗就名師高僧學習巴利語法、阿毘曇七論,因此經教方面深入貫徹通達。然而,少年時期的心意猶如猿馬般作祟癲狂,常不樂於僧團,幾許心情欝欝寡歡;羨慕成家立業的生活,頻頻意念還俗。有一天,拿著俗人服裝,向同門道友告別,毅然決然捨戒還俗,但也始終無法忘懷佛恩,思忖:「穿著袈裟最後向佛禮敬告假」,於是前往附近一座瑞西貢佛塔。




沉重的心情信步登塔,時有一位女子手提水壺也來到了這一座塔。三界比丘向佛塔至誠頂禮三拜,那位女子也在不遠之處,點燈供水、禮拜佛塔,並念念有詞地祈願:「以此供養的功德願我遠離一切苦厄,願生生世世莫嫁給還俗的男人」


年輕的三界比丘驚奇訝異,為何這位女子有這樣的祈願,難道捨戒還俗之舉實屬犯下滔天之罪?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只好起身趨近女子身旁,細問事情之原由。


女子回答:「捨戒還俗的男子實屬愚夫。所謂出家生活受人信施,不愁衣食,具足精舍。明明有如此無所牽掛,悠悠自得的生活,卻偏偏想做慾念之奴、妻子之奴的男子,天下沒有人比他更為愚昧。倘若我嫁給這樣的男子,身為愚夫之妻豈非終生窮苦,何以得快樂呢?蓋因如此,我在佛前求此願」。



              三界比丘聞言瞠目結舌,受窘良久,再次仰望著佛塔,是時殘陽西入,夕照塔體,塔影印在三界比丘的臉上,似有醒悟,又有慚愧,百感交集而佛前當下做決意:「我畢生披著袈裟入棺材」

決定離開萌生思凡的「勃甘基」(英:Pa Khan Gyi)出生地,前往實階地區(英:Sagaing)繼續深造佛典,從此心不攀外緣,勤修三學。學業完成,繼而擔任教授阿闍梨傳授三藏經典,以為廣弘正法,教導有方而名揚遐邇,跟隨學習的僧侶日益增多,有時僧學院內講堂空間容不下,甚至在露地之處,許多僧侶撐著陽傘學習經教。


有一時,後越皇帝巡幸各地,來到該寺院見狀嘖嘖稱奇,欣賞三界高僧的學問,敬慕其德行,禮請三界高僧到皇宮,封為國師。


三界高僧傳,在緬甸佛教史上傳為佳話。

圖取自網路。


曾國興著
2017.05.04於國姓鄉明善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