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戒諦臘禪師的遺願」的文內容,我非常肯定禪師是一位樂於布施者。記憶猶存,2007年夏季在台灣月眉山靈泉寺,由熊醫師發心主辦一個月馬哈希禪修營,當時我充當戒諦臘禪師的翻譯,禪師跟我說,多加注意廚房有沒有饅頭、素包子提共給禪修行者,假如發現沒有禪師再供養,因為禪師不希望禪修行者早上吃不飽,且跟我說禪修行者在家裡沒有過過午不食的習慣,難得來參加禪修,一整個晚上都肚子空空,希望早上吃飽飽。當下我就領悟到禪師其實累積布施波羅蜜,因為對方正需要之時,能即時供養對方所需,其乃正如經典裡所說的可以成就「適時施」(Kala Dana)之功德,其功德不可思議,將會形成「雪中可獲得木炭」(即時獲得正缺之物)的諸如此功德。然而,每週二禪師也打齋,因為禪師是星期二誕
生的。因此齋堂門前的功德榜上禪師的法名居首。當時我還跟禪師調侃說:反被出家人供養在家居士,這可是顛覆常理。禪師莞爾一笑,說道:「我們出家人也要供養持八戒的行者啊!」原來禪師處處尋機會行深波羅蜜啊!那一場禪修營結束,當禪師上飛機的時候,轉頭跟我說道:「Kyaw Htin優婆塞!若到緬甸記得到馬哈希禪修中心找我」。我向禪師微笑,且頻頻點起頭來,這句話如何叫我不銘記在心呢?目送禪師進海關,隨即我也轉身就離開,當時的因緣也就在那時候告一個段落了。
相隔一年多,我因有事而回到緬甸,在我的腦海裡總是想起禪師,彷彿聽到禪師說過的那一句話:「Kyaw Htin 九廷優婆塞!若到緬甸記得到馬哈希禪修中心找我」。我立馬加緊腳步,衝到仰光馬哈希禪修中心,向禪師頂禮,禪師突然看到我喜形於色,禪師在茲念茲提到那一次台灣禪修營,幸好由你即時出現協助翻譯,使得禪修營圓滿結束,否則舉辦到兩週就要關起門來,各自解散了。說完不久,禪師命淨人拿準備好的物品,捨給這位Kyaw Htin優婆塞,大小兩袋送給了我。原來禪師還記得那一次的因緣,確實是如此,我因為那一次的協助翻譯兩週,原來的工作也丟了,不過我對此甘之如飴,從不曾後悔過,俗話說得對「能捨此步,才能進一步」。自此我就走上佛學翻譯的這一條路。當時我才27歲,禪師一開始因為我年輕對我有所不敢大意,再三對稿,也不憚其煩地反覆說明開示的內容。最後一天結營日,仍然以答疑、心得報告的方式舉行圓滿試,有許多人在心得報告中分享到:「敬愛的禪師!不知道是禪師說法說得好,還是那旁邊的翻譯弟弟翻得好,我在台下雖然閉著眼睛聆聽開示,好像看戲劇一般,經典內容歷歷在目,所有的情節一幕一幕掠過。我特別對《鴦伽摩羅經》印象深刻。 」當時,禪師與我同在台上,禪師動了身體,於是我的注意力轉移到禪師,禪師撥開袈裟露出手掌,在扇子底下舉起拇指給我看(表示你的翻譯在場人聽得懂),我赧然臉紅,並搖著頭會心一笑,禪師果然幽默啊!哇…給我多大的信心與勇氣啊!我因為那一場禪師與行者的肯定,方才馬不停蹄走到如今。在佛學翻譯圈裡每天走動的腳步的力量其實來自於那一場戒諦臘禪師舉給我看的拇指,至今為止沒齒難忘。這些事如今想來,特別感到何其悲痛啊!我多麼希望再次與禪師法結緣,但因緣只有一次就沒續緣了。




當初我心裡的話,不好意思向您說的,來不及向您說的,也已經造成如今的遺憾。不過您種下的種子,我能繼續讓它成長著,希望將來能成為樹幹茁壯,果實纍纍,樹葉茂密,綠蔭蔥籠的一顆良樹,方便給路人蔭涼,給萬鳥棲息。
容我在此向您的聖體致敬!我實在趕不回去。
2016.01.31
台灣埔里法心禪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