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主題:祛除心的污垢(十三)

主題:祛除心的污垢(十三)
主講者:Ashin Nandamalabhivamsa
တရုတ္ဘာသာၿပန္ဆုိသူ-ကုိေက်ာ္ထင္၊ ထုိင္၀မ္။
中譯者:曾國興
日期:2013.10.05

佛陀以譬喻來說明,「貪欲蓋」猶如賒欠。我們來看:世間上有人向他人賒欠的現象。假如不能還債,彼人是不是向債主做事情做到他滿意為止呢?是需要的。在債主前面,恭敬加倍,對嗎?是的。擔心債主逼得討債的時候,遇到債主都會害怕。跟人欠債的時候,有時候委婉地跟對方講話。不跟別人賒欠的人,就不需要如此。話說回來,執著於貪欲的人對任何事情就順從了。確實如此,貪心的人往往會順從對方的。

因此,有句緬甸話就說:「貪婪者,話較甜」。話講得很甜,明明沒那回事,也得說出甜蜜。

貪欲就像是賒欠,凡有賒欠的人,身繫債務的時間內心就無法得安寧。即須還清債務,以勞力還債。等到不跟人欠債的時候,才能舉起拇指。

我們就要從內心裡去除貪欲,去除了貪欲如同無賒欠的人;意思是,去除掉貪欲,就可以享受到身無賒欠的人的快樂。屆時,才能真正感受到無賒欠的快樂。反之,不行的。就像是賒欠的人一樣,即順從任何事情了。

另一個,所謂「瞋恚」就像什麼呢?猶如「疾病」。各位看一下,身患疾病的人,吃不好飯,心不愉快。當有疾病,任何食物都索然無味。生氣的人就像是如此,與前者沒什麼兩樣。忿怒的人,好比說一個小孩在生氣,他就會去吃飯嗎?不會的(假如他偷吃,別人可能不知道的)。但是,就像是生病的人不想吃飯一般,正在生氣的人也不想吃飯,對嗎各位?是的。縱使吃飯也不會津津有味的,是這樣的。因此,「瞋恚」就能遷變心態,像是「疾病」。

病情轉好的人,就想吃飯了,正在吃的時候,也非常有味道。沒有疾病,身體健康的時候,吃什麼都有味道。吃得有味道,心就高興;生病的時候,心就難過。就像飯吃得好,心就快樂一般,同樣的,去除「瞋恚」的話,如同感受到身體健康者的快樂。是故,要努力去除內心的污垢。佛陀在經典裡的意思是這樣,對嗎各位?(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