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發「舍利子」(九)
主講者:迪達谷長老(Ashin Nanissara)
သီတဂူဆရာေတာ္ဘုရားၾကီး
中譯者:曾國興
တရုတ္ဘာသာၿပန္ဆုိသူ - ကိုေက်ာ္ထင္၊ ထုိင္၀မ္။
日期:2013.10.18
增廣浮屠
Vitthāriyā hontu disāsu thupā bhahujanā cakkhumato pasammā.
Bhonto - 各位,bahujanā - 許多人,cakkhumato - 對佛,pasammā - 景仰。
人們景仰佛陀。就像是今天這個寺院慶祝「鑚石時期」,國內的所有僧信都對雪亨達和尚(已圓寂)景仰一般。換個角度說,亦無不妥。
Thupā - 許多浮屠,disāsu - 各處,vitthārikā hontu - 冀望增廣。
冀望許多浮屠增廣於各處。這句話說得相當好。拘尸那城的末羅族不願分予任何人。假設,將一箕量的舍利子都被他們拿走,充其量也不過安藏於一座塔內而已。要是,所有的舍利子安藏於一座塔內,如此末羅族根本不用入睡,將要擔心:「什麼時候偷竊這些舍利呢?」因此,是不是必須拿起武器去守護它呢?如此無法獲得和平呢?
前提是,許多人景仰於佛陀,是故,希望許多浮屠增廣於各處。
八分等於一箕
約花一個半小時時間,勸諫八群國王「忍辱」與「和平」。於是,這些國王將武器丟棄於地,向舍利金盆之處緩緩低頭合十了。
過程必然費心勸導,甚至需要一個半小時。但是這位老教授相當有技巧,原本說要說一句話,實際說的時候,花了多少時辰呢?竟然是一個半小時。而我主講者也應當講一句話就好,但現在快要晚上九點了。要說的內容,都已經說完了。我想說的內容全都在其中。
以上是,香姓波羅門的教誡。但是,在聖典結集的諸經裡,巴利文卻用 “Donagajjita”── 意思是一種:「香姓的咆哮之聲」,但是這裡,我不想用這樣來解釋:不是咆哮之聲,而是予以教誡。
對於八群國王的刀光劍影,予以教誡,如此世尊的荼毘典禮不致於亂刀屠殺,得以和平。
香姓婆羅門說:「也罷!我將平分舍利」,於是,拿出許多籮筐,打開舍利金盆。一旦開起金盆,佛舍利的六種毫光迴盪斡旅於金盆射發的金光閃閃之中。
接著,香姓就說:「各位眾賢君,來吧」。每一位國王可以分到兩個籮筐的舍利子。八群國王的話,那就有十六個籮筐。世尊遺留的舍利不是有一簸箕簸箕之量,不是嗎?
緬甸有一個讚佛偈誦:「荼毘供養,遺留八分舍利…。」
這裡說明了:八分。順便解釋,希望大家了解一下。如今在緬甸的買米的時候計算,一分等於四籮,現在是八分,那就等於三十二籮,十六籮等於一箕,三十二籮是不是等於二箕。但是那只是現在的計算方法而已。當時,末羅族的計算是一分等於兩籮,所以十六籮則一箕。
要不然,各位會認為佛所遺留的舍利有兩箕。甚至,將會誤會:八群國王已經分好舍利一箕,會不會還剩一箕,又有誰拿走了呢?其實只是一箕而已。
香姓分發舍利
每一位國王平均得到兩籮舍利,置放於台上,歌舞奏樂以示供養後,親自請迴自己的國家。那麼,八國國內建造了八座舍利塔。接著,有些細節我就以概括性來說明。
過程裡,還有沒有發生過無人預料到的事情呢?那就是,當打開舍利金盆的時候,毫光繽紛,熠熠生輝的舍利子,首先就是四枚佛牙舍利。
當時,香姓婆羅門一見此狀,思忖:假如我平分舍利,不會有我的份,我應當先撿拾這四枚佛牙。於是,將一枚夾於頭巾內;第二枚則塞於腰帶內;第三枚則埋於地底;最後一枚以灰來埋藏。
原來提倡平分的老教授,到頭來好的都先拿起來!(當場笑聲不絕)這位老教授勸諫得相當好。那些被他說服的國王就已經獲得和平,但是四枚佛牙卻被他全都收藏起來了。平均分發的傳統裡,早在那時候就有不公的平分,好的全被老教授拿走。如此不公之分,何時結束,請各位繼續期待吧。(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