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慈心(續一)

主講者:恰密禪師
中譯者:曾國興

有一位修慈心者的體驗~
趁得心有想到的一件事也要跟各位說明。有一時,在美國洛杉磯市舉辦禪修營,我在那邊教導禪法,緬甸籍的男女眾都來到這裡禪修。【14】當時是有35位男眾短期出家,兩位是沙彌。這些來參加的人都不僅是洛杉磯市民,也有的是,從兩三千英里遙遠的紐約、芝加哥等地來到這裡禪修。他們都很有專心,但是當然有的人也是對禪師有些感情。普遍是因為對禪師有感情而來到這裡。

如前所說的那樣,我就讓這些僧眾沙彌,男女信眾修滿兩天的慈心。從第三天開始,每支香的前十五、二十分鐘修慈心之後才讓他們修毘婆舍那。其中有一位大約有五十歲的優婆塞以短期出家的身分禪修,當他修滿兩天的慈心之後,怎麼來小參報告呢?【15】「真是厲害」他的小參是從這句話開始。我便問說:「是什麼厲害的呢?」他回答說:「師父,是慈心」。我就請他詳請報告,他說:「內心很快樂,不僅是有滿意,而且等到內心明淨的時候,身體也隨著輕柔。不僅如此,過一會就感到整個身體飄舉起來,真的有飄舉嗎?倒是不曉得。但是我真有感到似有飄舉。因此內心就認為這個慈心真是厲害。從此之後,我每一座都有出現這樣的現象。」這就是因為「慈心的力量」及「慈心禪定的力量」相結合之下所出現的現象。假如有實際修行,實際修習,那麼確實有相當多的利益。

慈心不要落在祝願詞上~
【16】如前所說過的那樣,對於為了自己的內心中不斷地生起「希望眾生獲得安樂、利益、離苦」慈心,且屢次作意及練習,這種叫作「慈習」。當有這樣作意的時候,心裡隨著念:「祝願一切眾生身體健康,身心安樂」。內心的默念引開了一個道路,慈心就由此生起了。但是內心默念得冗長,或者默念得多,那麼慈心就不會生起。心就降落在默念的詞句之上。【17】假如有這樣狀況,那麼慈心就無法往前,而只是內心默念而已;慈心就不會生起了。這就變成了有些人認為的散發慈心而已。嘴巴就有以往習慣,便念:“Sabbe sattā averā hontu…”等,因為嘴巴念得習慣,所以就念巴利文來散發慈心。但是,他念的巴利文意義,他自己會懂嗎?他也不懂。於是心就降落在這個祝願詞之上。

祝願詞句必須要簡短~
用一般言語來念的時候,假如祝願詞句冗長,或者繁多,心就會降落在該詞句上,慈心就不會生起。因此用簡短的詞句來勉勵致使慈心生起。【18】只要「祝願一切眾生身體健康,身心安樂」這樣就足以修慈心了。假如還想要增加,就可以增加「祝願眾生一切順利」。不要再增加,將會變得很多。因為變得繁多,心就降落在詞句上,那麼心就無法引導予慈心生起,沒有勉勵作用。

在內心中不需要看到~
有些人也有這種見解:「修慈心的時候,內心必須看見散發慈心的對象模樣」。這個就說:「必須要看見」、「內心看到對方模樣才可以修慈心」。經典中並沒有這樣說明。而是說明:「緣取、心導向到散發慈心的對象。為了能生起『希望對方健康、安樂』的心境而不斷的作意」。並沒有說明:「心中浮現對方模樣之後再來觀察」。

假如內心中看到才能修慈心的話~
【19】姑且就說:「內心中浮現出對方的現象才能修慈心」,那麼,假如我們散發慈心予一位朋友,就必須在內心中看到這位朋友。看到他才能夠修慈心了。雖然想起了自己的朋友,有時候沒有浮現出他的模樣也有。內心愈是強制去觀察朋友的模樣;逼迫想起朋友模樣,愈是沒有浮現出其模樣,結果是汗流浹背。到了這個時候,慈心也跑到哪裡去也不曉得了。
另外,假如自己的心裡浮現出要散發慈心的眾生的模樣才能夠修慈心的話,那麼,“Sabbe sattā averā hontu . 願一切眾生沒有危難”;【20】假如以「無制限慈心」(Anodhimettā)散發予世界上的一切眾生,如何在自己的內心中觀察到一切眾生呢?無法觀察到就是了。確實也無法觀察到。看過有些眾生嗎?是沒有看過的。沒有看過的要如何來觀察呢?光是有看過的,有時候也不容易看到,不是嗎?不容易看到的。現在就要來緣取在禪堂內所有行者,進而試著來散發慈心:「祝願禪堂內的一切眾生身體健康,身心安樂,身心離苦、一切順利」。這個禪堂是很小,心中能不能浮現出禪堂內的所有人呢?當然是不能。假如心中浮現才能修慈心,這樣的話能不能修慈心呢?是不能了。【21】經典也沒有提及必須要看到對方的模樣。心導向到對象;緣取對方之後,希望他能獲得利益的心境出現在自己的內心,用這樣作意的方式來修慈心。
至於散發慈心予惡趣眾生的時候,自己有看過惡趣眾生嗎?沒有看過。如此,心中怎麼能夠浮現出沒有見過的眾生呢?不會浮現出來的。有看過天人嗎?沒有看過。不是說在歌仔戲上有看過啊!沒有見過真實的天人,怎麼能夠看得出來呢?不能夠看得出來。所以,不是心中看到才能修慈心的。心要導向到想要散發慈心的對象;緣取對方,接著為了自己的內心中生起「願他健康、安樂」的心境而來作意。這就是修「慈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